【无理取闹】是一个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出自唐•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诗:“鸣声相呼和,无理祇取闹。
【释义】原谓蛙声只是没来由地喧闹。后以“无理取闹”指人没道理地吵闹。

无理取闹
这首诗约作于元和十四年(819),这年韩愈因上书谏迎佛骨触怒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诗里描写了虾(ha啥阳平)蟆(ma麻)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并借抒写自己不堪其扰的烦恼和食虾蟆的感慨,寄托了迁谪南荒的忧惧愁烦。
这首诗在艺术上也反映了韩诗所特有的宏伟奇崛的风格。
虾蟆虽居于水中,在水族之中却形貌特异,与众不同。 勉强把它称作“蛙蛤”,其实是没有什么差别。怎奈背脊满是皴疱。虽说跳得很高,但终究离不开泥沼。蛙鸣并无意义,只是一片喧闹。 我被贬谪,满怀愁绪来到海滨,常愿安睡不醒。在耳旁喧闹的声音好像是震动爆裂一般。真能赛过笙箫之声,还有本事扰乱学校的秩序。虽然蒙受了勾践的礼遇,却没有听说有什么报效的举动,不知谁胜谁败。居然用来当鼎中的食物,岂不是有辱于钓罩?我最初难以下咽,后来也能稍稍尝一点。常常担心染上蛮夷之地的陋习,失去平生的爱乐喜好。而你又是为什么,食蛙甘甜得如同吃豢豹。
-
2025-05-09 11:02:30
-
2025-05-09 09:34:54
-
2025-05-08 06:34:26
-
2025-05-08 04:07:55
-
2025-05-07 04: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