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亿中国人的祖脉为什么是秦岭?

“到底哪里是南方,哪里又是北方?”这个问题上面,不同的人心里可能有不同的参照物——对于很多广东人来说,广东以北都是北方;而在东北人心里,山海关往南,就算南方。但是放眼中国960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只有一座山脉能作为正确参照物,那就是:秦岭。

秦岭

秦岭,一座神奇的山脉。

6亿年前,如今被称为秦岭的这座山脉,彼时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地质学家称之为秦岭洋,而那时候的中华大地也并没有被连接在一起,而是被分成多个碎片。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从4亿年前开始,地球陆陆续续开启了频繁而又影响世界格局的构造运动,大地在不断的重构、组合、挤压,秦岭的北坡开始率先露出水面。

到了大约3.75亿年前,以苏格兰加里东山命名的“加里东运动”,让秦岭南坡也浮出水面,但此时的秦岭还没有完全合并,直到距今约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时期,受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的影响,秦岭与海完全隔绝,雄伟的身姿基本形成。随后的岁月里,受到阿尔卑斯造山运动等运动的影响,秦岭日趋完善,最终形成现在的模样。

于是,一整个海洋消失在了秦岭,一座座高山从此拔地而起,在我国中央地区组成了秦岭山脉。

01

秦岭,十分的神秘。

就说它名字的由来,至今也是个谜,究竟出于谁之口?具体出于何时?人们无法彻底的说明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秦岭一开始不叫秦岭,而且有过至少3个名字。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以前,根据很多古地理学的研究认为,我国大陆的很多山脉的根是昆仑山,所以秦岭起初被称为昆仑;后来,又因为秦岭矗立在秦国都城之南,所以秦岭又被称作终南山,或者南山,周代诗经里面就称之为南山。

秦岭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先秦的著作里,譬如说《山海经》、《禹贡》。汉代地方志《三秦记》中也有相关记载:“秦岭东起商雒,西尽汧(千)陇,东西八百里。”

但直到公元前1世纪,司马迁在他那著名的《史记》中,写下“秦岭,天下之大阻”这句话之后,秦岭才有了官方的文字记载。

02

秦岭,博大、壮丽而又丰富。

秦岭西起甘肃临洮,中贯陕西省南部,东抵河南鲁山,东西长约1600公里,南北宽约300公里。

秦岭风光秀丽,名山成群,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高达69%以上,自然资源非常的丰富。

这里有山高林密的太白山主峰,奇峰突兀的险峻华山,洞天福地的终南山等等五十余座大山;这里有3800余种种子植物、418种鸟类、112种兽类,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3%、29%、22.4%,是许多古老和孑遗生物的家园;这里有30种矿产资源,保有储量列全国前十位,钼、镍、钒、重晶石、石灰石等资源蕴藏丰富;这里也有丹参、杜仲、绞股蓝等中药材600余种,是我国重要的“天然药库”和“中药材之乡”。

最为重要的是,秦岭涵养着大量的水资源。在秦岭范围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5条,且不少河流还非常的出名,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华夏民族的文明。

出自秦岭的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经由渭河流经的关中平原是历史上第一个“天府之国”,古都长安更是来自秦岭的渭河水孕育而成的天地精华,在《史记·留侯世家》有这样的记述,张良称关中“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乃“金城千里,天府之国”。而在秦岭的南部一侧,汉江、嘉陵江、岷江也纷纷从秦岭出发,灌溉了江汉平原、巴蜀之地,这些地方在历史上无疑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带。

可以说没有秦岭里面流出来的“生命之源”,这片土地上宝贵的动植物和我们华夏民族就很难在这片土地上兴盛起来。秦岭是我国名副其实的“中央水塔”。

03

秦岭,由于秦岭在我国的中部形成,加之其东西走向的格局就像是中国南北大陆的一条“缝合线”,秦岭拥有丰富的地理意义。

在1908年,经过清末中国地学会的首任会长张相文首次提出将秦岭淮河一线定义为我国的地理南北分界线后,随后这一提法被载入中国地理教科书,并成为了世人皆知的常识。

而也正是这条分界线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南北方的差异,正如《晏子春秋》里描述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只要过了这条地理分界线,我们会发现人们在农作、语言、风俗、饮食、气候等诸多方面有着很多的不同。

在秦岭淮河以南,人们更加喜爱大米,到处都是茶叶、水稻、桔子、油菜等作物;而到了秦岭淮河以北,面条成为了大家的主食,小麦、苹果、柿子成为人们喜爱种植的作物。在居民性格上,南方人会比较柔和,而北方人则更加偏向豪迈。在环境气候上更是明显,秦岭可以让我们纵览南北方“马头看桃花,马尾扫风雪”的迥异风光,还记得有一次冬天从西安开车去成都,在北面进秦岭隧道的时候雪花飞舞,南边出隧道风和日丽,汉江边上的亲水平台还有许多人懒洋洋地晒太阳。

不过,对于我自己来说感慨最大的还是冬天来临时供暖的不同,在秦岭以北的关中平原,冬天到来基本上都是集中供暖,只要待在室内十分的舒服,而到了汉中和川、贵、湘、赣等地,冬天全靠意志力,室内室外都十分的寒冷,而且还是湿冷。

另外,秦岭淮河一线也有着众多的科学意义。它与中国年降水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重合;与中国一月份平均气温0度的等温线大致重合;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还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界线等等。

04

秦岭,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

秦岭之于中国,并不单单只是一座山脉如此简单,秦岭哺育了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初的命脉之所系,是中华民族的祖脉。

百万年前蓝田猿人便在秦岭活动。5000多年前,半坡人在秦岭种植作物、捕鱼打猎、制作陶器。

上古时期,炎帝、黄帝、伏羲等中华民族的先祖们先后在秦岭活动,中华民族的文明的历史进程开始加速。

到了2000多年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从秦岭中走出来的秦军一跃成为战国最强国家,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其余六国,声势浩大,所向披靡,斩断了战国七雄之间的阻隔,最终实现天下一统,四海归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往后,又有10余个王朝建都于秦岭之下,这之中包括了最让后世敬仰的大汉王朝和盛世唐朝。

而也正是这些建都于秦岭之下的朝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如很多人常说的,一座秦岭山半部中国史,从岁月的长河中走来的秦岭,给今天的中华民族留下了太多的人文历史。

古丝绸之路从这里出发,《诗经》《史记》《汉书》等经典著作和汉字、造纸等伟大创造滥觞于此。众多文人墨客、士官王族等更是在此留下了一段段精彩的故事和一句句经典的语句。

丝绸之路

辋川之中,大诗人王维留下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千古名句;褒谷山口上,面对汹涌而下的河流,曹操挥笔写下“衮雪”二字,随从提醒他”衮“字少了三点水,他却说:“一河流水,岂缺水乎!”;陈仓道上,见证了“汉高祖”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扭转局势,一步步建立大汉王朝;子午道上,则留下了“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笑谈等。

秦岭之于中华民族,实在是十分重要,即使到了今天,巍峨挺拔的秦岭山脉依旧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5

秦岭,众多动物的家园。

猴中贵族金丝猴、被誉为“东方宝石”朱鹮、样子既像狐狸又像狼的豺,以及看起来呆萌实际十分危险的黑熊等等,都能在这里看到。

一,大熊猫。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是我国的国宝。不过,虽然大熊猫属于食肉目,但由于生活环境的问题,现在大熊猫的饮食基本以竹子为主,只有偶尔有机会的时候,大熊猫才可能会吃一些肉食,恢复一下800万年前大熊猫祖先的本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大熊猫其实分两种:一种是四川大熊猫,另一种则是陕西秦岭大熊猫。在秦岭的大熊猫亚种叫做秦岭大熊猫,2022年5月,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时共有345只。秦岭大熊猫与四川大熊猫有一定的区别,首先在形态上,四川大熊猫头长近似熊,胸斑为黑色、腹毛为白色;秦岭大熊猫则头圆更像猫,并具有较小头骨、较大牙齿特点,胸斑为暗棕色、腹毛为棕色。另外,据DNA研究显示,四川大熊猫和秦岭大熊猫其实并不太熟,已经30万年没有过来往。

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在啃竹子的熊猫

二,小熊猫。

小熊猫,又被称为小猫熊、红熊猫、九节狼等,体长40-63厘米,尾长为体长的一半以上,体重一般约为5千克左右。

小熊猫是一种介于熊科和浣熊科的动物,外貌似熊非熊,似猫非猫,圆头大耳,全身呈现明亮的红棕色,腿部是黝黑黝黑的,嘴巴上好像带着白色的口罩,尾巴有着红黑配色加环纹大尾,看起来十分的可爱,不少人甚至直接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动物”。所以,尽管小猫熊也是一种主要以竹子为食的动物,可千万别把小熊猫说成是大熊猫小时候哦。

西安野生动物园的小熊猫

三,羚牛。

羚牛,牛科羊亚科的一种大型食草动物,体型粗壮,平均体重可达250-300千克,最大者甚至重达1吨。

作为与金丝猴、大熊猫、朱鹮并列的秦岭四宝之一,羚牛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存在,被很多人称之为“四不像”或者“神兽”,因为它远看像一头牛,性格也像牛一样暴躁,但是头却如羚羊,尾巴短,叫声也似羊一般,脖子下方还长着胡须状的长垂毛,秦岭羚牛甚至全身呈现仙气飘飘的金黄色。另外,羚牛的短角是向后翻转的,呈扭曲状,因此又名扭角羚。羚牛是世界上公认的最珍贵动物之一。

鄠邑区太平国有生态林场拍摄到的羚牛

除此之外,美丽的秦岭中还存在形似豹子,但体型比豹子小的云豹;背上布满类似古代铜钱斑纹的金钱豹;以及被人们称为“湿地之神”的丹顶鹤等。很可惜的是华南虎却永远消失在了秦岭之中,这片庞大的山脉最终也没能庇护住曾经在中国分布最为广泛,数量最多的虎亚种,只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遗憾,否则这片大山最厉害的主人当属华南虎,而不是花豹。

06

秦岭就是这样一座山脉,一座承东启西,连贯中华南北的巨大山结。它静静地矗立在我国中部地区,用其庞大的身体哺育着无数的生命,默默地守卫着华夏民族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华夏民族的品格,也成为了华夏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精神支柱。

秦岭就是这样一座山脉,想要读懂秦岭,真的很难,或许穷极一生,也无法摸准它的脉络;但读懂秦岭也可以很容易,或许只需一次驻足,就能被秦岭的美和人文历史震撼,茫茫云海,巍巍高峰,豹啸猴啼,玉宇琼楼,这就是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