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梅里古都的历史和故事!

江南有许多的古镇,周庄、同里、南浔、乌镇、西塘等等,大凡这些个古镇一般都是建于明清时代。

然后,梅里古都的历史就久远了!

泰伯奔吴的历史故事

相传商朝末年,周太王有三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周太王非常喜欢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想将来把王位传位给姬昌,感觉到父亲的想法后,泰伯和仲雍就不告而别,奔向当时还属于荆蛮之地的梅里,自号勾吴,建泰伯城,断发文身以示与以往决裂。

后来周太王就立季为王,而姬昌继位后就开创了周朝的八百年历史,昌就是周文王。


泰伯奔吴不仅成就了礼让天下的美德,更是从中原地区带来了先进的农耕文化。

当时的江南地区尚属于荆蛮之地,水泊、沼泽遍布,无法进行正常农业生产,泰伯带领吴地先民,兴修水利、开掘河道勾通水系,变沼泽、水泊为良田。至今仍在服务于社会的伯渎港是泰伯带领先民挖掘的第一条人工运河。


农耕时代,有了先进的农业生产就有了立国之本。在周武王11年,周朝灭商朝,大封诸侯,正式封泰伯、仲雍之后周章为吴国君,建吴国,定都梅里。

梅里古都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而且是江南吴地的发源地,在梅里古都的悠久历史面前,所有的江南古镇就黯然失色了!


(二)梅里古都也有过失落,但历史的传承从未丢失!


古都的失落

吴国的壮大,要成就霸业就必须要扩张,而扩张成就霸业的过程也就是古都梅里失落的历程。

阖闾大城的建成,吴国的中心就开始搬迁到了苏州,苏州成为了吴国新的都城。

此后的梅里古都就慢慢的被人遗忘,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历史,逐渐的沦落为梅村的地名。



历史的传承


梅里古都有过失落,但历史的传承从未间断!

1,历代的统治者都推崇泰伯的至德品格!

东汉桓帝敕令吴郡太守,在泰伯故宅立庙,经历代修建,现存的泰伯庙建筑群主要为明清代的建筑。



2,普通百姓对泰伯的纪念更是绵绵流长!


每年的庙会,在江南地区有着渊源流长的历史。然后在无锡地区正月初九的梅村(梅里)泰伯庙会是第一个,有了梅村的庙会开场才会有四邻八乡的庙会陆续登场。这也正是老百姓对泰伯的怀念和尊崇。


3,吴氏宗族的寻根地!

泰伯是吴姓的得姓始祖,梅里古都是遍布五湖四海、世界各地的几千万吴姓后人寻根的圣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吴姓后人前来梅里寻根拜祖!


文化的延续


梅里古都即使是在曾经失落的年代,也一直延续着吴文化的崇德、尚文的精华!

创办于1913年的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现在学校名称),曾经在办学之初曾借用泰伯庙,在1914年迎来了著名科学家钱伟长之父钱挚及后来成为著名国学大师的钱穆兄弟俩来校执教。

正是这种尚文的精神,才使“江苏省梅村中学”这个现在名闻全国的重点中学,在当时还是普通的乡镇—梅村,逐渐的发展起来!



(三)梅里古都的新生!


梅里古都虽然曾经有过失落,但梅里古都却一直在努力争取复兴的时机!

曾经的历史和故事是梅里古都重生的基础,但时代的需要才是梅里古都重生的催化剂!

跨入新世纪,梅村也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进入了新时代!梅村处于无锡开发区的中心地带,大批的现代化工厂在四周相续建起,大批的外来务人员聚集。

梅村再也不是无锡东南角的小乡镇了,而变成了无锡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商业副中心地区。

把梅里的故事讲起来,建设一个既有吴风水韵的江南古镇,又是一个全新形式的商业中心。

正是这样的时代发展需要才催生了梅里古都的重生!


梅里古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古镇!

它是以泰伯庙的古建筑为基础,围绕泰伯庙四周,以泰伯奔吴的历史故事为源头,引入了各种吴文化的元素建设起来的一个“新的”古都。


仿建的阖闾城展现了吴国发展状大的历史!


传说中的阖闾大城的水关,也许是泰伯的后人在成就霸业的过程中,根据江南的特点而创新的吧!


伯渎河上的桥梁也大都是仿建了江南各地吴文化的拱桥精品。



一桥跨二河的吴风桥,也正是诠释了吴地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三让桥,更是把泰伯礼让天下的美德永远的传颂下去!


古镇内的水系也是为了纪念泰伯带领先民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的事迹而新建了,当然也是引入了吴地精华的水韵



梅里是一个以历史故事为纽带而建造的展现吴风水韵的古都!


梅里古都里的现代元素!

梅里古都的重生与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当然梅里古都里也不能少了现代的元素。



相信泰伯的在天之灵也希望吴地的人民生活能幸福快乐!